为进一步了解共产党发展史,4月25日纺织工程部党支部组织党员代表参观了《新青年》编辑部旧址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。
《新青年》编辑部旧址位于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(今南昌路100弄2号),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,推动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,为党储备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备力量;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起地,在一大之后的一年多里曾作为中共中央局机关,成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。
进入陈列馆内,我们便看到“星火初燃”-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(《新青年》编辑部)旧址史迹陈列的介绍。该史迹陈列馆内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、史料和文物,分“思想启蒙-《新青年》杂志办刊地”“革命火种-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”“星星之火-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办公地”三部分。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,开天辟地的革命烈火,离不开这片火种,这里也成为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。
通过对陈列馆的参观,大家对党的初创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那些进步青年的理想信念、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,使我们深受鼓舞,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。”
随后,我们参观了同在渔阳里内的另一革命圣地-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。展馆讲解员从展馆二楼开始依次向大家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。主要包括“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创建”、“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”、“外国语学社与渔阳里培育的进步青年”和“从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建立到团一大的召开”。跟随讲解员生动的讲解,我们学习到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--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中重要作用。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由俞秀松等8名青年发起成立,它的创建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。为了掩护和团结进步青年,此处开设“外国语学社”。刘少奇、任弼时、萧劲光、罗亦农等由各地团组织推荐来“外国语学社”学习。一楼为序厅和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的两个展区。一楼序厅向大家展示新渔阳里6号的“三个第一”,即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-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;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学校-外国语学社;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通讯社-中俄通信社。在讲解完后,大家参观了外国语学社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地方。据介绍,团体每天的生活费5元钱。
此次参观,让我们深感革命的不易,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;不忘初心,努力工作。
作者:高彦涛 摄影:许颖琦 审稿人:朱君璇